央媒点名质问! 美国在芯片上埋雷, 重锤敲醒“造不如买”的企业
- 2025-08-06 02:09:53
- 251
最近国内科技圈最让人揪心的事,莫过于英伟达H20算力芯片被国家网信办约谈了。
起因是这芯片被曝出存在“追踪定位”和“远程关闭”功能的漏洞后门。
这可不是小问题。
人民日报那篇《英伟达,让我怎么相信你》质问评论里里举的例子太吓人了:高速公路上的新能源车突然被切断动力、远程手术设备黑屏、手机支付失灵……尤其第一种场景,想想都后背发凉。
现在新能源车越来越普及,要是真出这种事,后果不堪设想。前阵子俄罗斯被黑断网、星链出故障,都证明芯片隐患已经从“可能”变成了“现实威胁”。
业内人士透露,这些后门是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的强制要求。
面对质疑,英伟达连夜说自家芯片没有“后门”,没人能远程控制。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们处在一个两难的位置:一边得遵守美国法律,出口芯片可能被要求带定位功能;另一边又想在中国市场赚钱,得让我们信得过。这种矛盾下,再花哨的技术说明也没法让人真正放心。
现在国内主流新能源车企,除了华为系,大多用了英伟达的自动驾驶技术平台。
H20芯片之前解禁时,不少车企还打算在超算中心回归他们的路线。
更关键的是,几乎每台车的智驾芯片,像Orin-X、Thor这些,很多车企也选了英伟达的。
为啥?因为他们的方案成熟,性能强,不少车企在智驾技术上还有欠缺,买现成的方案更省事。
可现在安全问题一出来,性质就变了。
智驾芯片是汽车的“心脏”,算法再牛、传感器再多,芯片不靠谱都白搭。
如果这颗“心脏”里藏着能被远程操控的“地雷”,谁还敢坐这样的车?
以前选英伟达,看的是性能和性价比,现在突然发现它可能被政治博弈和科技霸权加了料,那肯定得重新掂量掂量。
我觉得这事儿暴露出比芯片垄断更深的危机:全球科技供应链的“单点故障”风险。
当美国商务部要求英伟达A100芯片增加“熔断机制”时,就注定了今天的安全困局。但转机往往诞生于绝境,就像华为事件催生了中国芯的觉醒。
当前的压力正在倒逼出三种变革路径:
华为系构建的国产替代生态,已吸引超过200家算法公司迁移至昇腾平台;
车企主导的垂直整合模式,理想汽车自研的SiC芯片良品率已达行业水平;
开源架构的去CUDA化,上海天数智芯的通用GPU已实现CUDA代码自动转换。
所以说到底,这记重锤敲醒了那些“造不如买”的企业。依赖境外核心芯片,就像把命运交到别人手里。虽然替代英伟达CUDA生态还有难度,但被逼到份上,“有的选”总会变成“选得好”。
我相信再过几年,咱们在汽车芯片上肯定能更自主,到时候开车出门,心里也能更踏实。
- 上一篇:美抗议者问难道这就是
- 下一篇:黄晓明岁身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