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急刹车! 氮化镓业务2年停摆, 大陆厂商低价杀穿
- 2025-07-14 15:49:16
- 428
台积电又扔王炸了!这次不是在美国建工厂,不是给苹果涨价,而是直接宣布:氮化镓业务,老子不干了!未来两年,逐步停摆。消息一出,半导体圈炸锅——全球芯片代工的扛把子,放着香饽饽不啃,突然撤退?答案扎心又解气:不是技术不行,是被咱们大陆厂商的“价格屠刀”砍得没利润了!更要命的是,比亚迪这种电动车巨头还是它前三大客户,这下供应链要变天?别急,这故事里藏着中国制造业最狠的逆袭逻辑。
先搞懂:氮化镓是啥?为啥台积电以前抢着做?
要聊这事儿,得先知道氮化镓(GaN)是个啥宝贝。简单说,这玩意儿是“第三代半导体”里的优等生,比咱们手机电脑里的传统硅基芯片(第一代半导体)强太多:导电性好、功耗低、耐高温,简直是为新能源时代量身定做的。电动车的电机控制器、车载充电器,手机快充头,5G基站的射频元件,甚至未来的量子计算机,都离不开它。
你想想,比亚迪的电动车要省油省电,快充头想半小时充满手机,没氮化镓根本玩不转。所以这几年,氮化镓成了半导体圈的“香饽饽”,谁能做谁就能躺着赚钱。
那台积电为啥以前抢着做?人家是全球芯片代工的“米其林三星”啊!早在2017年就布局氮化镓,技术积累深厚,客户名单亮出来能闪瞎眼:除了比亚迪,还有美国的纳微半导体(全球氮化镓龙头)、欧洲的意法半导体。当时大陆厂商还在吭哧吭哧搞硅基芯片,氮化镓这高端货,基本被台积电、稳懋这些台湾和美国厂商垄断。台积电躺着就能赚差价,毛利率一度飙到40%以上,比它现在做7nm芯片的利润还香。
转折点来了:大陆厂商突然“杀疯了”,价格直接砍半!
谁也没想到,转折来得这么快。就像当年中国光伏、新能源汽车一样,大陆厂商一旦盯上某个领域,那真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先是三安光电、士兰微这些“老炮”下场。三安光电砸了几百亿建氮化镓产线,从衬底(氮化镓的“地基”)到外延片(“毛坯房”)再到芯片制造(“精装修”),全产业链自己干,成本直接压到台积电的一半。士兰微更狠,把以前做硅基芯片的老设备改造改造,居然也能生产氮化镓,报价比三安还低10%。
接着是“新势力”入场。湖南天岳、中晶科技专攻衬底,把以前被美国Cree垄断的衬底价格从每片1000美元砍到300美元;斯达半导、比亚迪半导体(对,比亚迪自己也做芯片)直接下场做设计,设计完了交给三安、士兰微代工,从“设计+制造”一条龙压成本。
最绝的是下游应用端——咱们有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最大的快充市场!比亚迪一年卖300多万辆电动车,每辆车至少要2颗氮化镓芯片;小米、华为一年卖几亿个快充头,每个头里都有氮化镓。大陆厂商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自己用,形成“闭环”,成本能不低吗?
举个例子:2021年,台积电给比亚迪代工氮化镓芯片,报价是每颗8美元;到2023年,三安光电报价直接干到3美元,士兰微更狠,量大的话2.5美元就能做。你要是比亚迪采购经理,你选谁?傻子才选贵的!
台积电为啥扛不住?不是技术输了,是“性价比”被吊打!
有人说,台积电技术牛啊,为啥不跟大陆厂商拼技术?这就不懂台积电的“生意经”了。
台积电的核心逻辑是:只做“别人做不了,或者做不好”的生意。它最赚钱的是5nm、3nm高端芯片,给苹果、英伟达代工,毛利率能到50%以上。氮化镓对它来说,顶多算“副业”——2023年氮化镓业务营收不到10亿美元,占总营收还不到1%。
现在大陆厂商把价格杀穿了,台积电要是想保住客户,就得降价。可它的成本降不下来啊!台积电的产线是为高端芯片设计的,设备、人工、研发成本都高,做氮化镓本来就是“兼职”,产能利用率低,降价就等于亏本。产业分析师算过一笔账:如果台积电把氮化镓报价降到4美元,毛利率就会跌破20%;降到3美元,直接亏损。
更要命的是,它的大客户也在“跑路”。最大客户纳微半导体已经开始找三安光电代工了,比亚迪虽然还没明说,但采购部门早就派人去士兰微考察了。台积电一看:客户要跑,价格压不下来,继续做就是“赔本赚吆喝”,还占用高端产线资源,不如趁早砍了,把产能腾出来给苹果做A18芯片,那才是“印钞机”。
所以台积电说“经过全面评估后退出”,翻译成人话就是:这生意不赚钱,老子不干了!这不是怂,是商人的理性——就像米其林三星不会跟大排档抢炒饭生意,台积电也不会跟大陆厂商拼“性价比”。
比亚迪慌了?短期阵痛,长期可能“因祸得福”!
最让人担心的是比亚迪。作为台积电氮化镓业务前三大客户,现在“供应商跑路”,会不会断供?
说实话,短期肯定有点疼。比亚迪现在用的氮化镓芯片,有30%来自台积电,主要用在高端车型(比如汉、唐)的电机控制器上。台积电突然说要停,比亚迪得赶紧找替代方案,重新测试、验证新芯片,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可能会影响部分车型的产能。
但长期看,这可能是“塞翁失马”。比亚迪本来就是“垂直整合狂魔”,电池、电机、电控、芯片,能自己做的绝不外包。早在2022年,比亚迪半导体就成立了氮化镓研发团队,现在已经能设计出车规级氮化镓芯片,就差代工产能了。台积电退出,正好逼着比亚迪把订单转给三安、士兰微这些大陆厂商。
你想啊,以前比亚迪找台积电代工,不仅价格贵,还得看脸色——台积电产能紧张的时候,可能优先给苹果、英伟达,比亚迪得排队。现在找大陆厂商,价格便宜一半,产能随叫随到,甚至还能联合研发,定制化芯片。比如比亚迪可以要求三安光电把芯片尺寸缩小10%,功耗再降5%,大陆厂商为了抢订单,肯定愿意配合。
更重要的是,供应链安全。这几年美国对中国半导体围追堵截,要是氮化镓芯片还依赖台积电,万一哪天美国又搞制裁,比亚迪哭都来不及。现在把供应链转移到大陆,等于把“命门”握在自己手里,这才是真正的“安全感”。
这不是“价格战”,是中国制造业的“降维打击”!
有人说,大陆厂商靠低价抢市场,是“恶性竞争”。这话大错特错!咱们的低价,不是靠偷工减料,而是靠“全产业链优势+规模效应”,这是正经的“降维打击”。
就拿氮化镓衬底来说,以前全球90%的衬底被美国Cree垄断,价格贵得离谱。大陆厂商湖南天岳花了10年攻关,终于突破技术壁垒,现在衬底产能全球第二,价格直接砍到原来的1/3。这不是“低价竞争”,是“技术突破+规模生产”带来的成本下降,是制造业的“普惠”。
再看制造环节,三安光电建一条氮化镓产线,设备采购成本比台积电低40%(因为不用买最顶级的光刻机),人工成本低50%,再加上政府给的产业补贴,综合成本自然低。这种成本优势,是靠完整的产业链、庞大的内需市场、工程师红利堆出来的,是中国制造业几十年积累的“硬实力”。
台积电退出氮化镓,本质上是被这种“硬实力”逼退的。就像当年日本退出光伏产业、韩国退出LCD面板产业一样,不是技术不行,是中国厂商把“高端制造”做成了“白菜价”,让他们无利可图。这不是结束,只是开始——未来在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射频芯片等领域,类似的剧情还会不断上演。
结语:中国半导体的“逆袭剧本”,才刚写到第二幕
台积电退出氮化镓,看似是一个个案,实则是中国半导体产业从“追赶到并跑”的缩影。
十年前,我们连28nm硅基芯片都做不明白,高端半导体被“卡脖子”;十年后,我们在氮化镓、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已经能和台积电、稳懋掰手腕,甚至逼得他们退出市场。这背后,是无数工程师的熬夜攻关,是国家大基金的持续投入,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在5nm、3nm高端逻辑芯片领域,台积电依然是老大,我们还有差距。但半导体产业不止有“高端芯片”这一条赛道,在功率半导体、传感器、射频芯片等“细分赛道”,中国厂商正在全面开花。
就像比亚迪从“电池代工厂”成长为全球电动车龙头,中国半导体也在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先从细分市场突破,积累技术和资本,再向高端发起冲击。台积电今天退出氮化镓,或许就是明天我们突破高端芯片的“前哨战”。
最后说句大白话:以前我们买芯片,人家说多少钱就多少钱,现在我们自己能做了,价格就得咱们说了算。这不是“抢饭碗”,是凭本事吃饭。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从来不是靠运气,而是靠“别人卷,我们比他更卷;别人狠,我们比他更狠”。台积电撤了没关系,自有后来人顶上——这,就是中国速度!
- 上一篇:高考生在爆燃事故中遇难是谣言
- 下一篇:一老人带两个女娃去挖甘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