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理美国港口费, 全球航运巨头发声: 不会排除中国造船
- 2025-07-24 00:48:02
- 127
最近,美国又开始拿中国开刀了。这一次,是对准了造船业。
按照美国的新规,从今年10月开始,所有中国制造的船,只要靠美国港口,就要缴一笔“服务费”。这笔钱年年涨,到2028年,每艘船每吨要交140美元。这个政策一出,不少人以为中国船会被全行业“拉黑”。但结果可能跟大家想的不一样。
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已经明确表态:不会因为这项港口费用,就不买中国造的船。他们也不会因为这事涨价转嫁给客户。马士基大中华区总裁丁泽娟说得很直接:我们有办法对冲影响,船照样买,生意照样做。这话不光让中国松了一口气,也让不少美国政策制定者有点尴尬。
这项美国政策,其实是特朗普的一意孤行,他想通过不断加压,让全球企业放弃中国制造,转向美国本土。但现实情况是,美国造船能力早就跟不上时代了。
马士基透露,他们的船队中大概有10%的船会受到这项政策影响。但他们可以通过重新调配船只来绕开这笔费用。所以,所谓的“服务费”,对马士基来说,并不是不可承受之重。不仅如此,马士基还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今年第四季度,他们在上海临港的旗舰仓库就要投入运营了,总投资1.74亿美元。
与此同时,另一家航运巨头:地中海航运MSC也说了类似的话。他们也没打算因为美国加税就停用中国造船,而且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全球航线网络,更加灵活独立。这说明,大公司其实早就为市场变化做好了准备。
联合国已经设定了目标,要让全球航运在2050年实现“零碳排”。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新型绿色船舶是必须的。而这些高端新船,目前全球70%以上订单都交给了中国。这不仅是价格优势,更是技术和产能的综合体现。
马士基的态度,其实说明了一个现实: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替代。就算美国想加税、想设限、想“制造回流”,如果自身造不出来,那还是得回头买中国的。
而马士基这样的大公司,他们看的是全球格局,不是哪个国家临时出台的政策。他们要的是稳定、高效和高质量的供应链。
丁泽娟还提到,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确实让集装箱运输的需求起伏很大,比如今年4月中国对美出口同比下降了21%,5月跌幅扩大到34.5%。但只要政策稍微松一松,运量立刻反弹。
马士基的应对方式也很实在:不是靠裁员、停运,而是调整船只吨位,匹配实际需求。他们的全球航运网络已经足够灵活,能适应这些短期波动。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在一边加税、另一边又在扶持本土企业,还提供大量补贴,从目前企业的反应来看,效果不大。中国继续出货,全球企业继续采购,中间商多花点运费、调整一下线路,事情也就过去了。
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这些所谓“关税”“服务费”成本,会一层层叠加到产品价格里,最后落在谁身上?不是中企,也不是船东,而是美国消费者。
这不是猜测,而是已经发生过的事。
所以,从这一次马士基的表态来看,美国再怎么出招,真正的对冲能力其实掌握在全球大企业自己手里。而这些企业会怎么做?答案很简单:跟着利益走,跟着实力走。谁能提供最可靠的产品和服务,订单就下给谁。
参考资料:
《无视美国港口费,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表态:不会排除中国船厂》观察者网
- 上一篇:苹果迄今规模最大设计更新
- 下一篇:川美爆火毕业作品祷已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