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银行事件敲响警钟! 中国车企出海, 供应链金融也是命脉!
- 2025-07-26 07:49:25
- 764
本期要点:一个万亿级别的机会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7月21日,外交部记者会的一个信息,却将一个深藏于产业水下的巨大课题推向了台前。
外交部发言人确认,富国银行的一位华裔高管因涉嫌一起刑事案件已被采取限制出境措施,并强调这是司法个案,会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新闻源:人民日报)。
这位高管主要负责的,就是富国银行的跨境保理与供应链融资业务。
所谓保理(Factoring),是供应链金融中的核心工具之一,指的是一种企业将应收账款转让给金融机构,以提前获取现金流的融资方式,有助于解决企业的资金周转问题。
在过去几年,我在特训营和各类讲座中,反复剖析了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性,不仅是保理业务,整个供应链金融体系都是支持中国制造业全球扩展的关键因素。但是当前,大家对于供应链金融关注度明显不足,今天的文章就来好好聊聊。
资金黑洞
首先,我想提醒的是,大众和产业的视野往往聚焦于产品和技术,却忽视了背后的供应链金融及其战略意义。
一说到中国电动汽车,大家容易想到华为的自动驾驶、小米的销量以及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动力电池技术等等。
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达到创纪录的585万辆,国内新能源车销量更是高达1286万辆。未来几年内,中国汽车产业还有可能形成“三个千万辆”的宏大格局,即国内市场年产销超1000万辆、直接出口超1000万辆、海外本土化生产超1000万辆。
但大家不容易注意到的是,这背后潜藏着一个规模高达数万亿的资金需求。
如比亚迪和奇瑞在墨西哥、匈牙利等地,动辄投资50-100亿元人民币的固定资产,还需要数十亿的流动资金用于采购原材料、支付员工薪酬和维持日常运营。
假设未来海外出口与海外生产合计达到2000万辆,即便按一辆车10万元人民币的价值保守计算,其对应的资金需求也至少高达2万亿元。
考虑到制造业普遍存在的账期,沉淀在供应链条上的资金需求,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随着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爆发式增长,车企的供应链金融化趋势就已然出现。比如行业龙头比亚迪,其应付账款及票据从2019年的约225亿元,飙升至2024年底的2300多亿元,增长了十倍。
前段时间,工信部推动多家车企公开承诺解决过长账期的问题。这恰恰说明,依靠挤压供应商资金的模式已经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整体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未来,随着车企出海规模的扩大,他们的应付账款规模还会进一步增加,让供应商成为自己零成本资金池的做法显然难以持续。并且,在海外,当地银行和供应商也未必会愿意接受“白条”这样的结算方式。
因此,我要指出的是,面对更加广阔和复杂的国际市场,中国应当尽快建立一个服务出海企业的专业供应链金融体系。
主导权
然而,我认为,目前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点在于,供应链金融的主导权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中国的银行与企业之间还主要是传统的信贷关系。银行通常不会深入参与到车企复杂的全球供应链网络中去,导致银行主要依赖传统的抵押、担保模式,风险评估能力不足,无法提供灵活、高效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这就造成了,中国车企的电动汽车跑遍全球,为它们提供金融服务的却是外资银行。这次富国银行就正是看中了这一商机,为中国出口企业提供跨境保理服务。但如果中国企业对这种外部金融服务形成依赖,就等于将产业出海的命脉交到了别人手里。
历史经验表明,制造强国的全球化背后,都往往伴随着本国金融资本的深度配合。
以日本为例,在上世纪日本汽车产业全球化过程中,日本的金融体系就在台前幕后提供了关键的支撑作用。
丰田、本田等车企在海外大举投资布局时,三菱银行、三井住友银行等大型银行也随之出海,同步在当地设立分行,为车企及其供应商提供当地货币的贷款、担保以及汇率风险对冲等服务。
同时,三菱商事、伊藤忠商事等综合商社也参与进来,不仅也承担了贸易金融的服务,还利用其全球网络承接项目的物流、采购和供应链金融业务。
如果我们要掌握产业主导权,也要掌控供应链金融这个产业命脉。供应链金融之于中国制造业全球化,在自己手中就是催化剂,在他人手中就有可能是定时炸弹。
近年来,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等“国家队”也在帮助企业解决走出去时的资金瓶颈问题,比如为上汽、奇瑞等企业的海外项目提供了专项授信额度和优惠贷款利率。但这还远远不够,是不是能有机制更加灵活的民企加入乃至做大做强,也很值得关注。毕竟这是个万亿级的市场。
但也要注意,产融协同也是软实力的体现,是提升产业话语权的重要工具。
比如,中国金融机构通过向国外供应商或买家提供金融支持,无形中也就提升了中方企业在交易中的主导权,更能大大提升中国制造业整体的全球化水平。
因此,金融机构要破除简单贷款思维,而是通过数字化转型,积极融入头部出海企业的全球供应链管理体系中,成为其全球资金甚至供应链的“大管家”。如果中国能建立起自主可控的全球供应链金融网络,就相当于为制造业在海外筑起一道金融防火墙。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目前最大的风险莫过于无所作为。如果我们的全球供应链金融落于他人之手,一旦国际形势发生变化,遇到供应链脱钩、成本上升乃至资金链断裂时,我们为全球化付出的努力就只是为外资机构铺好了路,为别人做了嫁衣。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下周见。
- 上一篇:黄子韬被问有想过跟徐艺洋离婚吗
- 下一篇:教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