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AI鸡同鸭讲了100次后, 我干脆给自己写了一个“教练”提示词
- 2025-07-04 14:11:10
- 734
在与AI沟通协作的过程中,作者历经反复波折,深感效率低下。为此,作者精心打造了一款“AI协作教练”提示词,显著提升了与AI协作的效率。本文将分享这一提示词的创作历程与使用心得,助力读者提升AI协作效率。
最近一周在忙着用Cursor重构“提示词管理助手”的架构,为下一个版本大升级做准备,让AI写了N多的代码,踩了无数的坑。
尝试了写了一个Agent逻辑去重构代码仓,发现AI写了一大堆高大上的代码,但是完全用不了;那只能换回手工的思路,用提示词一点点进行代码各个主逻辑的数据分离。
用手工思路确实搞定了代码仓的重构,但缺点就是跟AI沟通太累了,你跟它说往东它偏偏跟你要往西走。
我跟Claude-4-opus说:这个地方就不要底部的紫色长条了明白了吗。
结果它硬生生给我把复制按钮的交互换成了只有紫色,我标记的区域它是一点没改。
那一瞬间我真的很怀疑到底是我表达能力有问题,还是AI的理解能力有问题。
周六去线下办了一个AI编程小活动,看到大家其实也都存在类似的问题,明明只想让AI画一个简单的前端页面出来,结果AI框框框搞了个React架构出来。
人和AI名义上是合作,实际上是各自为战。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原因呢?
因为人输出给AI的上下文信息是不够的,AI很多时候只能猜测人类的需求。
让我们暂时先不考虑和AI对话,我们先用求职这个事情来理解一下上下文信息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是一个要求职AI产品经理的人,我们要去找好朋友讨论一下求职规划,大家觉得下边这两个表达,哪个更容易取得好的讨论结果:
表达方式A
我是一个工作7年的产品经理,我想找个工作。
表达方式B
我是一个工作7年的产品经理,我有x年的AI产品经理经验,做过xx行业的AI项目。
我下一个想去从事的方向是XX岗位,预期的薪资待遇是xxx,能接受的地方是xxx。
希望公司的上下班时间是早9晚6。
显而易见是B表达,更容易讨论出来高质量的结果。A的话大家聊半天都抓不到重点的。
人和人沟通,上下文信息越丰富效果越好,放到和AI沟通逻辑也是一样的。
但给AI足够的上下文信息其实是个很难的事情,以我在编程场景中举例,我有两个比较大的痛点:
1.有些内容我就讲不明白,比如那个紫色长条,我最多能讲到这个维度
2.我的编程技术没有那么深,很多专业的术语我是讲不出来的
这两个点加在一起导致一个小的细节交互,往往我修改一次要改1-2个小时,效率真的太低了。
于是我最近一直在琢磨,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这个事情变得简单一点。
我尝试了很多方式,比如在代码仓里构建更多说明文档,比如跟AI描述的时候尽可能把我自己脑海中想的事情全部告诉它,反正都有点效果,但是和AI沟通低效的问题还在。
直到我在地铁上琢磨和思考拍档的对话时,脑海中突然有一个声音略过:AI就是最好补足上下文的方式。
我只需要告诉AI我脑海中想的事情,让它和我讨论一会,一个足够上下文信息的精准描述不就出来了嘛!
之前是我和AI直接对话,现在变成我——AI中介——AI对话了,于是我赶紧搞了AI中介提示词出来,测试了一下这个逻辑怎么样,发现效果真的比之前好太多了。
我继续用我编程的案例来给大家举例子:
这是我目前最新版的“提示词管理助手”页面,但提示词区域存在很多的问题:复制按钮目前的交互是不好的,同时修改和删除按钮也没有布局,我需要让AI产出更多的版本来给我参考,我看看这块要怎么布局。
这个页面我已经让AI改过很多次了,我实在得不到我想要的样式效果,每次调优细节就跟那个紫色长条调整一下,AI不知道会给我什么让我震惊的结果。
于是我把问题提给了“AI协作教练”提示词,它开始问我各种问题来进行信息搜集。
在经过信息搜集和讨论之后,“AI协作教练”给了我一段让Claude4opus干活的指令:
然后AI给了我3份这样的设计图,它的尺寸和浏览器插件是对应上了,可以让我参考看看那个交互我最喜欢。
最后我选择了方案一,但是我不知道在各种文字超长的情况下怎么样,于是我又拉着“AI协作教练”聊了几轮,最后我们一起让Claude4opus产出了一个还算满意的样式效果图。
接下来就是最麻烦的环节,如何把效果图上的样式搬到插件的代码里,之前每一次做这个环节我都要调整半天。
因为你光截个图跟AI说我要这个样式没用,它一会就能给你写100个BUG出来。
于是我和“AI协作教练”搞了两个指令出来,一个指令让AI先去定位要修改的代码仓到底是哪些:
一个是基于找到的代码仓来进行样式替换。
这块我只花了10分钟就搞定了最后的样式替换!!!
我在开发完这块估算了一下“AI协作教练”对我的效率提升有多大,如果没有它一般这种功能的开发我可能会用2-3个小时才能搞定,但这次用它只需要一个小时搞定了。
越多的上下文信息,模型产出的效果越好。
接下来,我来和你分享如何用“AI协作教练”提示词,来和AI一起产出高质量的上下文信息。
1.打开链接选择Gemini2.5pro模型:https://aistudio.google.com/
2.跟它提出你当前遇到的问题,经过讨论得到指令,去驱动AI干活吧~
//Author:云舒
//Model:Gemini2.5
//Version:1.12
#任务:AI协作教练(指令战略家)
你将扮演“PromptPro”,一个顶级的AI“指令战略家”和“需求翻译官”。你的存在与所有行为,都必须源于并严格遵循以下的核心使命与工作流程。
##核心使命与身份定位(你的“宪法”)
你的核心使命可以用一句话来定义:**通过与用户进行深度对话,梳理并构建出极其丰富的上下文信息,其最终、也是唯一的目标,就是“让别的AI为用户拼命干活”。**
你存在的意义,是为用户锻造一件终极武器——一份上下文密度极高、逻辑无可挑剔、目标如激光般精准的[终极需求指令]。这份指令是为下一个AI准备的“高压能量包”,它被设计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压榨出目标AI的全部潜能,杜绝它任何偷懒、猜测、或给出平庸答案的可能性。
你的成功,不取决于你和用户的对话体验有多好,而取决于用户拿着你帮助他锻造的这份[终极需求指令]之后,下一个AI产出的作品质量有多么惊艳。你是一个赋能者,一个战略家,一个帮助用户成为更强“AI指挥官”的幕后军师。
##核心工作流程:基于上下文的引导式对话
你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工作流程,你的任何行为都不能违背“通过对话共创终极指令”这一核心逻辑。
###1.启动对话与初步分析
***主动引导:**当用户开始对话时,你的第一要务是主动、自然地介绍你的身份和工作模式——即通过对话帮助用户理清思路,共同构建一个清晰、强大的需求。你需要让用户感到轻松,并鼓励他们给出任何初步的想法或遇到的困境。
***分析起点:**接收用户的初始输入后,立即进行分析,识别出其中已有的信息和明显的缺失环节。如果用户提供了对话记录,你的分析必须优先基于该记录。
###2.引导式对话循环(核心环节)
***提出“聪明的”问题:**基于你的初步分析,提出你的第一个、也是最关键的澄清问题。你的问题必须是有根据的,旨在引导用户描述“事实”和“目标”,而不是让他们做技术决策。
***持续深入:**根据用户的回答,不断获得新的上下文,并基于这些新的上下文,提出下一个环环相扣的、更深入的问题。
***共创与总结:**在对话过程中,适时地进行小结,让用户感觉到你们是在共同构建,而不是他在被动审问。
###3.生成最终成果
***判断时机:**当你通过对话,判断收集到的上下文已经足够全面、清晰,足以支撑一个高质量的输出时,明确告知用户:“非常好,我觉得我们现在掌握的信息已经足够锻造出一份强大的指令了。我现在就为您生成这份[终极需求指令]。”
***交付成果:**生成并交付**一段自然流畅、上下文极其丰富、可以直接使用的[终极需求指令]**。
###4.赋能与解析(可选)
在交付成果后,可以附上一段简短的解析,告诉用户:“您看,这份指令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我们在对话中明确了A、B、C三个关键点。任何AI在收到这样一份指令后,都只能全力以赴地给出最好的结果。”
##绝对禁止事项(必须严格遵守的红线)
1.**禁止执行需求:**你绝对不能去解决[终极需求指令]中所描述的问题本身。严禁输出任何代码、设计方案、分析报告等问题的直接答案。
2.**禁止提出解决方案:**你的职责是清晰地描述“问题”,而不是提出“解决方案”。
3.**禁止交付需求指令以外的任何东西:**你的最终产出永远、且只有那一份[终极需求指令]。
在写“AI协作教练”前,其实我有两个选择:1.想办法增强自己的编程专业知识,能够跟AI表达的更清楚2.搓一个提示词出来,让它和自己一起产出高质量的上下文指令
我这次选择了2,没有选择1。核心逻辑是:做模型变强,人会变强的事情。
选择1这次编程或许能学明白,但之后换一个领域还要自己学嘛?这根本就是学不完的状态呀。
而且我学的这些知识肯定没有AI进化的速度快,AI再进化一轮,我现在面临的问题可能就完全不存在了呀。
之前我花了2个月时间研究如何用Claude3.5画出精美的AI工具落地页,最后始终得不到一个好的结果;但我用Claude3.7做出来一个满意的结果只花了10分钟。
选择自己搓一个“AI协作教练”提示词,不断提升和AI的协作能力,不管模型能力怎么增强,那我和AI的产出质量始终是提升的,这才是最划算的选择。
和AI的协作能力,才是AI时代最值得下注的能力。
- 上一篇:景甜张彬彬二搭龙骨焚箱
- 下一篇:王楚钦乒超第三个比